唐代大诗人李白三过三峡与他的诗 |
来源:去三峡旅游网 更新时间:2013-12-10 浏览次数:4855次 |
唐代大诗人李白三过三峡与他的诗唐代大诗人李白被后人尊为诗仙,一生之中不但爱好写诗,也是爱好旅游,在全国很多名山大川都留下过他的足迹。屈指算来,李白一生有三次经过三峡,而每一次由于他的际遇不同,写出来三峡的诗流露出来的情趣也是不同的。 李白首次出峡是在唐开元十三年,也即公元725年。他早年在绵州昌隆县(今四川江油市)度过,家境富裕,不仅饱读诗书,而且好击剑,重侠义,喜游览。出川时的年纪仅仅25岁,正是风华正茂之年,渴望离开偏僻的川北故乡,去京都施展自己的抱负。因此,他首次出峡的诗句,显得轻快而潇洒。诗句这样写道: 昨夜巫山下,猿声梦里长。 桃花飞绿水,三月下瞿塘。 雨色风吹去,南行拂楚王。 高丘怀宋玉,访古一沾裳。 诗人在三峡弃舟蹬岸,观赏落花流水,吊念古圣先贤,其游兴何等酣畅淋漓! 第二次过三峡境遇完全不同,这个时候的李白已经快步入老年了,时光已经过去了三十几年,相比他还记得25岁出三峡时的情景。唐乾元二年,即公元759年,李白时年58岁。天宝十四年,即公元755年底,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,此后数年战事不断,民不聊生。李白当时被朝廷流放到夜郎(今贵州桐梓县东),在去夜郎的途中,李白再次经过三峡,这次他是乘船逆水而上。诗句写道: 巫山夹青山,巴水流若兹。 巴水忽可尽,青天无到时。 三朝上黄牛,三暮行太迟。 三朝又三暮,不觉鬓成丝。 诗句中透露出了李白当时愤懑、忧愁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。此时此地,在被流放者的眼里,连壮丽的三峡风光也大为减色,只觉得舟行太迟,让人逆境难熬了。 在船抵达三峡的尽头白帝城时,不料绝路逢生,好消息传来,李白突然遇赦,心情豁然开朗。他决计买舟东下,折返江陵,兴奋之余,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: 朝辞白帝彩云间, 千里江陵一日还。 两岸猿声啼不住, 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诗之妙,全在一个轻字,使人犹见水势之急,舟行之快。而此时的李白如释重负,归心似箭之情,也跃然纸上。 |